在加密货币市场中,USDT(泰达币)作为一种常见的稳定币,因其与美元挂钩,价格相对稳定,交易便捷,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。然而,个人买卖 USDT 是否违法,一直是投资者关注且困惑的焦点问题。
从我国现行法律政策来看,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、中央网信办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不具备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。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,如虚拟货币兑换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,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USDT 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个人买卖 USDT 的行为本质上也属于这类非法金融活动范畴。这是因为此类交易脱离了传统金融监管体系,缺乏有效监管,易引发金融风险,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。
在司法实践中,已有诸多案例为个人买卖 USDT 的法律性质提供了参考。例如,在一些法院判例中,当事人因参与 USDT 交易产生纠纷,向法院寻求救济时,法院往往认定此类交易行为无效。原因在于,该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虚拟货币交易的相关规定,违背了公序良俗。即使交易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达成买卖协议,一旦出现违约、欺诈等情况,受损方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有效保护,其损失需自行承担。
不过,若个人买卖 USDT 的资金来源涉及违法犯罪活动,情况则更为严重。比如,犯罪分子利用 USDT 的匿名性和交易便捷性,进行洗钱、诈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若个人在明知资金为非法所得的情况下,仍参与 USDT 交易,帮助犯罪分子转移资金,将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等相关罪名,面临刑事处罚。像定南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徐某某案件,其在明知资金为诈骗犯罪违法所得时,仍用支付宝账户接收转账购买 U 币(USDT)并转移,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虚拟货币包括 USDT 的监管态度和法律规定存在差异。在中国香港地区,2025 年 5 月通过的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为稳定币发行设立了发牌制度,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稳定币相关业务。但这仅适用于符合规定的持牌机构,对于个人买卖 USDT 行为,香港地区同样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打击态势,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。而在一些对虚拟货币监管较为宽松的国家,如美国部分州,对虚拟货币交易有不同程度的合法化尝试,但也有严格的监管条件和合规要求,并非完全放任个人自由交易。
总体而言,在我国大陆地区,个人买卖 USDT 属于违法的非法金融活动,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面临民事、刑事法律风险。投资者务必充分认识到其中风险,树立正确投资理念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,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稳定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